一个国际化的中国项目 \r\n小浪底工程中,国外技术标准的应用与管理 \r\n \r\n 作为部分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兴建的项目,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采用国际招标,项目管理模式与国际惯例接轨,大量的国外管理办法和先进的施工技术及设备应用于这个项目的三个国际土建合同标中。主体项目按照国际通行准则“世界银行采购导则”进行国际间竞争性招标(ICB),使得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成为名副其实的国际工程。在土建国际承包合同中,《技术规范》构成合同的一卷,项目施工范畴内共涉及技术标准234项,其中,国际标准有145个,国内标准89个。除我国现行标准以外,国外标准还采用了北美地区广泛使用的美国ASTM、ACI标准和美国内务部垦务局(USER)标准。通过几年来的工程实践,小浪底工程为业内对一些国际工程较先进的技术标准、方法提供了深入了解、应用和思考的机会。 \r\n \r\n 详尽的《技术规范》避免纠纷 \r\n 国际工程承包合同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合同文件对各种工作规定详尽、具体,因为它是执行过程中各项活动最主要的依据。在小浪底工程中“合同就是圣经”。任何合同一方对合同进行的改动,就视为对合同的变更,都可能引起合同纠纷。小浪底工程土建合同文本中,《技术规范》专门详细说明承包商要完成的各项工作的具体内容、使用的技术标准、质量保证要求等内容,并将合同中常用的技术术语逐个地给出确切的定义,以避免实践中甲、乙双方不同的理解而发生纠纷。这一点与国内的工程承包合同文本中的技术条款要求相比,从形式、内容上进行了很大程度的扩展,使技术条款更具有可操作性且有助于具体问题的顺利解决。 \r\n 在实际中可能出现对一项工作可以采用两个技术标准(两个国家技术标准)进行评价的情况,《技术规范》中对规范的优先次序作了明确规定。同时,工程合同商务条款《合同条件》中还规定:对指定使用的国内外标准和规范,都必须使用当前最新有效版本。 \r\n 小浪底项目《技术规范》的特定工作内容一定程度上较相应的中外技术标准更严格和具体化。例如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技术规范》不仅要求按美国混凝土学会(ACI)211.2的标准程序和方法进行,还必须在拌和楼上进行“原型试验”拌和。这样,就使部分混凝土配合比经历了室内试验到现场原型试验反复筛选。这就要求承包商提早对混凝土配合比进行充分地论证、试验,使混凝土质量有了较好地保证。这一点是该项工作对应的中外技术标准所没有明确规定的。同时,《技术规范》对中外标准进行了相互补充和完善。 \r\n \r\n “与时俱进”的国外技术标准 \r\n 小浪底工程国际土建合同中指定引用的外国标准中大多数是美国材料试验学会(ASTM)、美国混凝土学会(ACI)标准及美国内务部垦务局(USER)标准。相对我国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规程,这些国家标准更新很快。比如ASTM标准每年都会发布当年有效的标准版本,学会会把修改的部分和虽未修改但经当年确认的部分都汇集到当年版本中,给使用者带来很大方便。同时,上述标准间经常相互引用、互相贯通和协调使用。一个标准中涉及到其它标准(乃至别国标准)中的方法、参数,只需在相应的条款中指明被引用标准的名称与编年号即可,这样既节省了篇幅又有利于保持标准之间的互相协调和衔接、技术标准的严谨与完整。 \r\n \r\n 国际项目中国外标准运用的体会 \r\n 通过几年的国际土建项目合同实践,小浪底工程对运用国际通行技术标准并在合同文本规定方面与之接轨进行了探索。 \r\n 首先要转变观念,学习掌握好国际通行的技术规范,了解中外标准的差异之处,提高在实践中准确地运用水平,使我国工程技术人员在国际工程舞台上充分展示良好的技术业务素质。要加快与国际管理的接轨速度,注重吸收和借鉴国外技术规范、标准的可取之处。在科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要缩短文本修正和补充的周期,不断地将成熟的科学成果吸收进入技术规范与标准,不断提高规范、标准中的科技水平。要建立起与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技术规范、标准管理体制,通过完备的法律、法则体系,发展、完善,形成一种运行有效、权威性强、具有约束力的局面。 \r\n 其次,对于涉外国际工程的管理成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要有一个完整、准确、严谨的合同文件,合同中有系统、完善、严谨的《技术规范》是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业主最为关心的方面——质量保证的技术条款。对于涉及到质量问题的技术规范、标准,应当强调配套性、系统性,衔接严谨。所涉及的技术方法产生不同的结果时,应当明确强调以一种方法作为基准方法;对于质量的验收与评价方法,在合同中应当明确规定运用标准、规范、规程的唯一性。小浪底工程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工程师与承包商都分别依据合同建立起质量控制与检测系统。这样可以有效避免双方因自身运用规范、标准的习惯不同,出现差异时的争执。 \r\n 再次,在实践过程中,看似技术范畴的质量问题,在处理时往往都最终体现到经济、合同、工程进度方面上来。事实上,它们是有机联系的整体,处理问题时不能偏废。因此,合同中对质量控制(或检测)的技术条款,有必要在合同招标时就请专家介入,对技术规范、标准条款进行审查,以确认减少或避免对未来工程合同管理工作的干扰,使其相互严谨地配合运用。同时,相关部门应尽快开展中外技术规范、标准的比较研究工作,以缩短我国技术规范、标准与国际先进技术规范、标准的差距。(文/赵宏 张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