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交通(ITS)是将现代化的信息技术,通讯技术,控制技术,传感技术等应用到交通系统中,使交通系统变得更快捷、更安全、更利于环境、更节省能源。它的主要特征是共享信息,共享各个渠道得到的交通信息,来为我们的交通系统服务。 \r\n 一、中国的快速发展使交通状况和环境的恶化愈演愈烈 \r\n 中国经历了改革开放高速发展的的30年,城市化与汽车化发展十分迅猛。城市化进程使城市交通资源进一步紧张,预计未来十年我国城市化将从目前的45%上升到60%,将进一步推动交通运输、汽车产业的发展。但是,城市交通资源将更加紧张。 \r\n 机动车拥有量以每年10%以上的速度增长,预计2010年将超过2亿辆,北京更是以每周新增一万辆车的速度挑战着道路的承载能力。我国产业结构在短期内仍将停留在简单的加工阶段,汽车生产仍将占据主要地位拉动国内GDP的增长,受政策面影响全国人均汽车保有量会继续提升。 \r\n 中国城市的大气质量持续恶化,机动车尾气已成为主要的污染源。交通拥堵、车速下降以及车况差、车辆技术性能低等使中国处在世界十大空气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之中。交通发展的瓶颈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 \r\n 在道路管理方面,受行政、投资的区域性限制,我国高速公路管理、普通公路管理形成以行政区域为单位,按段管理模式,在基础设施上未建议统一的资源管理系统;在汽车管理方面,还未建立统一的车辆管理系统。中国的交通信息化建设大多数系统在建设时仅仅是为了解决某些具体、局部的问题,因此各系统基本上是独立存在,呈现出网络背景下的信息孤岛模式。 \r\n二、中国智能交通发展的机遇 \r\n 据了解,预计到2010年,“五纵七横”国道主干网将基本建成,网络将贯穿全国主要大中城市,到2015年国道主干线和公路主枢纽系统将全面建成,构筑起以高速公路为主体的公路运输主骨架。在这个完善的道路网络里,绝大部分已建和所有新建的高速公路都预埋了比较充裕的管道,部分管孔已铺设了光纤,它将是承载智能交通业务的良好基础设施。 \r\n 根据国家交通发展规划,城市智能交通系统的建设方面将继续加大力度发展。首先将在50个左右的大城市推广交通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提供交通信息查询、交通诱导等服务;在200个以上的城市发展城市智能控制信号系统,形成智能化的交通指挥系统;在100以上的大城市推进大城市公共交通区域调度和相应的系统的建设,加大电子化票务的建设与应用。同时城市交通综合信息平台、全球定位与车载导航系统、城市公共交通车辆以及出租车的车辆指挥与调度系统、城市综合应急系统都将迎来较大的发展机遇。 \r\n 如果考虑到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今后ITS应用水平的提高等诸多因素,我国的ITS市场规模将超过千亿元。运用智能交通系统的成效也是有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可以参考的。以美国为例,美国运输部在“国家智能交通系统项目规划”中明确规定了智能交通系统的7大领域和29个用户服务功能。应用智能交通系统后,使交通拥挤降低20%,延误损失减少10% - 25%,车祸降低50% - 80%,油料消耗减少30%,废气排放减少26%。 \r\n三、智能交通亟待解决的问题 \r\n 缓解道路压力成为智能交通研究的首要任务:城市化率的提升、汽车保有率的提高,必将导致城市交通压力的进一步上升,在道路建设慢于汽车增长的情况下,如何通过信息化手段、智能分析工具,缓解道路压力成为智能交通研究的首要任务。 \r\n 降低事故率是智能交通研究的核心任务:住、行支柱型的经济结构在短时间内不会改变,汽车产业仍会以较高速度发展,但是我国事故率高发现象一直持续,降低事故率、控制国家/家庭/个人损失成为智能交通的核心任务。 \r\n 提升驾驶乐趣成为智能交通研究又一要点:畅通、便捷、规范、安全的交通环境是提升驾驶乐趣基础要素,因此如何营造畅通、便捷、规范、安全的交通环境成为智能交通研究的又一要点。 \r\n 节能减碳成为智能交通研究的时代主题:降低能耗、减少碳排放成为时代主题,坚持汽车作为拉动我国GDP的主要产业之一在短期内不能动摇的基础上,如何通过信息化手段、智能化工具,作到可持续性发展成为智能交通研究需要思考的问题。 \r\n四、上海贝尔在智能交通领域的解决方案和优势 \r\n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国资委直属大型通信企业,拥有丰富的信息化网络咨询、设计和建设经验;丰富的总包、分包和集成能力;各种国际国内认证资质;遍布全国的售前售后服务网络和先进的国际化制造基地和研发基地。在智能交通领域,承建的白俄罗斯明斯克市智能交通系统,比利时布鲁塞尔交通控制中心,美国亚特兰大综合通信网络、上海地铁9号线、深圳地铁2、3号线、西安地铁2号线、长春轻轨1期,北京TCC (路网中心)等典型工程彰显了上海贝尔的综合实力。 \r\n 上海贝尔的智能交通解决方案包括三个部分17项功能: \r\n• 智能交通基础通信网络包括光传输、IP网络、语音、无线/有线接入等 \r\n• 智能交通控制系统包括电子警察、卡口系统、信号灯控制系统、流量监控、车辆识别、视频监控系统、GPS车辆调度系统、交通指挥中心、车辆定位和电子站牌系统、有害气体排放系统等子系统 \r\n• 增值服务系统包括指路导航、路况指示、天气信息、油站服务等 \r\n \r\n上海贝尔的智能交通解决方案的目标是达到: \r\n环保:降低碳及污染物排放、减少能源消耗,提高生活质量; \r\n便捷:提供最佳路线信息和一次性支付 各种方式的交通费用; \r\n安全:检测危险并及时通知相关部门; \r\n高效:实时跨网络交通数据分析和预测,最大化交通流量; \r\n可视:将所有公共交通车辆和私家车整合到一个数据库,提供单个网 络状态视图; \r\n可预测:持续进行数据分析和建模,改善交通流量和基础设施规划。 \r\n 值得一提的是,在系列智能交通解决方案中,上海贝尔推出了面向高速公路的智能交通解决方案,目的是实现跨省联网、不停车收费,逐步实现高速公路全控制智能交通系统(智能监控、调度等)。 \r\n该方案主要解决: \r\n 路径多义性问题 \r\n 现有联网收费模式下,在没有有效地真实路径记录手段的情况下,只能按照最短路径收费,这样就造成了大量通行费的损失。 \r\n 基于移动定位的高速公路智能交通解决方案基于移动定位技术,以同时具有计费功能模块和移动通信模块的卡式智能终端替代现行高速公路上普遍使用的IC收费卡,在车辆行驶途中准确记录车辆行驶路径,从而有效解决了路径多义性问题,为按真实路径收费提供了可靠依据。 \r\n 通行费清分问题 \r\n 高速公路投资建设业主是多元化的,而目前通行费收取只能采用模糊清分的方式,引起各业主间争议及对高速公路管理部门的不满。 \r\n 基于移动定位的高速公路智能交通解决方案将各车辆的真实行驶路径归档保存,从而为各业主间通行费清分提供了充足的、完整的、精准且细节的数据依据。 \r\n 偷逃费问题 \r\n 由于目前缺乏对真实行驶路径的记录手段,一些以经营为目的的集团和个人受利益驱动,在高速公路上采取一系列的方法偷逃通行费。 \r\n 基于移动定位的高速公路智能交通解决方案采用移动定位技术,经过在某省高速公路全网测试,验证了其定位精度足以识别上述各种偷逃费方法,完整、准确记录其行驶的全路径,避免了通行费的损失。同时,此解决方案在技术上完全可以做到实时监控在网车辆的行驶路径,以配合交通执法。 \r\n 全控制智能交通 \r\n 基于移动定位的高速公路智能交通解决方案基于移动定位和移动通信互联技术,可以实现实时获取全网运行车辆的定位信息,从而可以做到实时监控全路网车辆通行状况,实现智能监控、智能调度,配合交通执法、交通救援,为实现全控制智能交通提供了信息系统平台。 \r\n效益分析 \r\n 采用基于移动定位的高速公路智能交通解决方案对高速公路进行运营管理,可以通过按照实际行驶路径收费,稽核偷逃费而大大提高经济效益。一个高速公路中等发达的省每年高速路通行费的收入几十个亿,据某省的实际测试和测算结果,如果按真实路径收费,可在现在的基础上增收10%;也就是一个省的高速每年可增收上亿人民币。 \r\n 经调查研究,目前国际上有使用实例的,唯一可以实现按照真实行驶路径收费的解决方案是基于卫星定位的全路径跟踪方案,据报道,该项目整体投资十几亿欧元,而德国联邦政府每年靠其进账达30亿欧元。 \r\n 基于移动定位的高速公路智能交通解决方案比基于卫星定位的全路径跟踪方案更适合中国的国情,而且技术上更为先进。此方案的实施将是移动运营商与交通部门的强强合作,共同在此领域实现具备国际最先进技术水平的解决方案,加强高速公路运营管理的同时实现了智能交通,具有很好的社会效益。 \r\n五 总结 \r\n 在行业信息化大潮的推动下,智能交通系统成为最全面、最有活力和最具潜力的应用信息技术的一个交通运输发展领域。智能交通系统的建设强调信息在智能交通建设中的核心作用,围绕这个核心,强化对公路、城市道路、公共交通和轨道交通设施的管理,实现更安全、便捷、高效、环保的交通运输。通过在“停与行”、“动与静”、“路与车”、“感与受”方面采用先进的传感、定位、数据传输和电子控制以及相关信息技术,从根本上解决道路交通问题,以智能化的手段实现交通的可持续发展。 \r\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