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日前获悉,《广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办法》于今年3月1日正式施行以来,该省21个地级以上市统一采购程序、统一合同文本、统一电子模块的局面已经形成,集中采购的程序更为严谨,信息更加公开、透明。这也标志着广东省源头防腐体制机制制度建设又向前迈出了一步。 \r\n \r\n 占领“制高点”,从法规制度层面提升监管水平 \r\n 这是一组来自广东省政府采购监管部门的统计数据:政府采购规模,2000年为24.28亿元,2009年为803.2亿元……尤其值得关注的是,2002年以来,政府采购实际金额比预算减少开支400多亿元,仅去年一年就比预算减少开支133.6亿元。 \r\n 随着政府采购规模的一路攀升,从创新体制机制入手,着力构建公开、公正、公平的“阳光采购”平台就成为迫切需要。近年来,广东省先后出台《政府采购公开招标采购方式实施暂行规程》、《政府采购当事人行为规范》等一系列制度措施,有效解决了政府采购监管不力的问题。 \r\n 广东省纪检监察机关则将健全法规制度、提升监管水平作为政府采购工作的一个重点。2008年初,省监察厅会同省法制办、省财政厅着力推进立法工作,经过多轮反复修改完善,制订了《广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办法》。同时,与之配套的《广东省政府采购工作规范》等9个规范性文件相继出台。 \r\n 集中“火力点”,借助信息技术构筑“防腐墙” \r\n 在广东,利用电子反拍引入非协议供货商的竞争,成为有效解决同类产品一旦实行政府采购价格反而上扬这一热点问题的“杀手锏”。 \r\n 电子反拍,是当前一种比较流行的网络采购程序,一般是先标定一个最高限价,在不低于企业经营成本的前提下,出价低者中标。电子反拍可以在任何形式下发起。采购人发布所采购的商品信息,并设置竞价规则,包括商品要求、起始价格、竞价开始时间、竞价时限等;供应商自由选择参与竞价,竞价时限到达后采购人与出价最低的供应商签订采购合同。 \r\n 据悉,截至6月2日,该省仅第一批进行电子反拍试点的省直单位和佛山、湛江等地已进行单次协议采购7772次,实际发生的电子反拍830次,签订合同7505份,成交价与市场价分别下降了16.7%、18.2%和29.83%。 \r\n 佛山作为第一个“吃螃蟹者”,业内人士讲起反拍来如数家珍:“那是2009年2月12日,佛山市博物馆采购一批办公设备,到场的供货商有7家。第一轮反拍时,7家供货商报价都在16万元以上,第二轮反拍,供货商开始降价,经过了三轮竞价,最后以15.5325万元成交。” \r\n 针对协议供货设计的电子反拍系统,采购人直接在网上进行采购,不仅可以议价,还可以在不满意的情况下采取电子反拍,允许非协议供货商参与竞争,有效打破了协议供货商的价格垄断,最大限度地降低了政府采购价格。 \r\n 除了电子反拍,网上采购也是广东借助信息技术构筑政府采购“防腐墙”的举措之一。看不到纸质的招标文件和标书;评标、开标也全部在电脑上完成;专家评标打分想不公平,也过不了系统关,因为系统设置了分值上限和比对功能;从评标到开标,花费的时间比过去少了近一半…… \r\n 监管“无盲点”,实行审计监察问责制 \r\n 日前,由广东省纪委监察厅、省财政厅、省审计厅会同省人大组织的对全省各级贯彻落实《广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办法》情况进行督查被摆上工作日程。这是继去年底该省组织对全省代理机构收取中标服务费、投标保证金等进行专项检查之后的又一次大规模督查。 \r\n 而在去年年底,由广东省纪委监察厅、省审计厅、省财政厅以及广州的会计师事务所聘请的10多名会计师组成的专项检查组采用分层分类法和随机抽样等方式,对48家省直采购单位本部及下属单位的政府采购项目,进行了地毯式的检查,历时三个多月,检查清单在广东省政府采购网站上公布。近年来,广东省纪委派驻省财政厅纪检组及省直有关部门多次组成省政府采购中心考核组,通过抽查、召开座谈会、发调查问卷等方式,对省政府采购中心执行政府采购相关法律法规及项目委托代理、采购方式执行、采购信息公告、专家抽取等情况进行考核检查,考核结果在广东省政府采购网站上公布。 \r\n 广东省省电子政府采购平台设置了多个监控预警点,可以对预算、计划、采购文件确认以及合同签订等环节进行预警监控。哪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将受到严肃处理。政府采购过程被置于阳光下,腐败产生的空间被有效压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