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招标与投标网
欢迎访问中国招投标网!  当前时间:
推荐公告
西南大学 - 竞价公告 ...
苏州城北路(长浒大桥~娄江...
2017年度吴江区公路安全...
吴江区庙震桃南段(东方大道...
市妇幼保健院新建妇幼保健中...
苏州市吴江区玛瑙庵大桥改造...
122省道镇江丹阳段(姚庄...
南京地铁运营线路财产保险经...
苏州城北路(长浒大桥~娄江...
[评标结果公示]2017年...
2017年南京市公交专用道...
  你当前所在的位置是:首页 —> 内容页面

政府采购,要有“陪审团”


 发布时间: 2017-05-22     

  继官员财产公示、财政预决算公开后,网友的火力又对准了政府公开采购。这几天,接连曝出“长春公安机关买29570元豪华电脑”、“昆明多个政府部门‘加价’买办公设备”等新闻。而被点到名的单位,无一例外地称“符合程序”、“没有问题”,更有甚者,往具体经办部门身上一推了事。

\r\n

  回应是一种进步,却不能释去全部质疑。比如说昆明市法院招标125台笔记本电脑,每台中标价比官方价高出1700余元。这么大的差价,仅仅以“市场价变化快”来解释,显然难以服众。还有单位称自己是公开招投标的,所以不会有问题,理直气壮得让人好笑——公开是什么?是挡箭牌吗?况且,在公开的幌子下,招投标暗箱操作早已不是秘密。

\r\n

  撇开这些单个的事例不谈,政府公开采购屡被质疑,已说明这一制度本身在设计及运行上出现了问题。公开的本意,是把采购的全过程摆在公众面前,因为有了全体市民的参与和监督,才可保证最大化的公平和合理,避免黑幕。但许多政府部门,显然把向社会招投标当成了公开的全部,最终尘埃落定了,才象征性地上网公布。这种事后诸葛亮式的监督注定是软弱无力的。这么多年下来,听说过有因为监督和质疑而改变了招投标结果的吗?

\r\n

  正因为招投标过程和决策的封闭性,导致了本应很阳光的政府公开招投标沦为一场充满潜规则的游戏。早在几个月前就在媒体披露,政府采购报价高不是秘密,更有商家称,不送礼送钱很难拿到单子。格力在招投标中败给了要价比其高、品牌没他响的无名厂商,财政部门给出的理由是因为标书上有个错别字。这个错别字,让纳税人多支出了数十万。这是什么游戏规则?假如让公众来投票,会产生这样的荒唐结果吗?

\r\n

  把公众监督抛在一边的公开采购,给暗箱操作留下了空间,也给一些政府单位的铺张浪费,留出了口子。开放型的政府财政,第一道该把的关就是这钱该不该花,可不可以不花,然后才是花尽可能少的钱办成事。一些政府部门,车子开个两年要换,电脑时时更新换代,是真的没法满足工作需要了,还是要满足个人享受的需要?主事者有没有从中渔利?这些,只在一份简单的招投标结果公示上,实难看出明晰答案。只有从立项、招投标到决策的每一个环节,都有公众组成的“陪审团”,“公开采购”才算名至实归。 (方小晶 本报评论员)

\r\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