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祝贺《中国政府采购报》创刊。在1998年的时候,我曾有幸参与政府采购这项改革。当时我从国家税务总局调到财政部工作,和财政部的同志一起商量财政制度改革,大家认为从1994年开始施行的以分税制和工商税制为代表的财政收入改革,到1998年已初见成效,收入增长机制已初步形成。但相对而言,财政支出的改革相对慢一点,起步晚一点。 \r\n 这实际上也是受客观条件限制造成的。在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上对财政改革提出13项要求,第一项是工商税制改革,第二项是分税制改革,第三项是部门预算改革,财政支出的改革是在分税制改革里面的。当时我们曾向领导建议3项改革一起启动,但考虑到当时力量有限、基础不够、条件不具备等客观情况,国务院领导决定先启动工商税制和分税制改革,部门预算的改革则延后进行。 \r\n 随着分税制改革的深入,到1998年大家发现,一个国家的财政收入再多,如果支出没有管好、制度建设跟不上,财政资金还是不够花,效率也不会高。当时财政部部党组研究决定,将财政改革的重点从财政收入方面转移到财政支出方面。当时就研究并先后出台了支出方面共计10项改革。 \r\n 其中比较重要的改革,比如部门预算制度、集中支付制度、政府采购制度、转移支付制度等已经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政府采购规模现在已达7000多亿元,起步阶段才31亿元,而且目前每年的增幅也比较大,覆盖面也逐步扩大,可以说,政府采购制度改革的成效已非常明显。 \r\n 任何改革在启动时都会遇到一些阻力,政府采购改革也是如此。当时,有些部门也提出过意见,但不多,大部分部门都还是支持的。特别是政府采购制度改革得到了全国人大财经委、中纪委和审计署这3个部门的大力支持。政府采购制度从1998年开始实施,《政府采购法》实施也有7年4个月的时间,这项制度还需要进一步完善、规范。 \r\n 今天,政府采购领域有了一份专业的独立报纸。对于这份报纸的定位,我很赞赏创刊号上的4句话:宣传政府采购政策,解读政府采购法规,发布政府采购信息,监督政府采购行为。在这里我补充一句——反映各方当事人建议。报纸要给相关当事人提供一个畅所欲言、发表意见的场所。当然也要提供信息,为他们服务。(徐丽红整理) \r\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