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315又让人们看了一场好戏:用户在这一天真正当了一回上帝,商家则在这一天貌似忠良,格外低调。尽管投诉案例颇多,但在沸沸扬扬的争议中,人们却总是听不到来自政府采购市场的声音。事实上,政府采购市场甚至比个人消费市场更需要315,需要315解决的是采购人与供应商之间的心结。 \r\n 在315听不到政府采购市场的声音,最理想状况是,供应商提供了优质的产品和服务,采购人愿意为供应商的产品和服务买单。这就要求供应商诚信提供优质而低价的产品和服务,采购人又能认可供应商的产品和服务。 \r\n 理想与现实终究有差距,甚至是截然相反的。采购人追求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是理所当然的,不愿多付出资金成本也顺理成章。供应商的天性是追逐利益,提供产品和服务只是争取消费者认同并谋取利益的手段。显然,采购人愿意接受供应商提供的优质产品和服务,但并不愿意为之多付出成本;供应商则不可能认同提供产品和服务却不能获利的无用功。采购人和供应商的追求决定了最理想状况无法实现。 \r\n 正因如此,人们时常能听到采购人不满意产品和服务的抱怨,供应商则大多会在私下表示“采购人太挑剔”。采购人对供应商不满往往会抱怨政府采购“质次、价高、服务差”。供应商对采购人的不满则形成了“政府采购不好做”的说法。 \r\n 尽管采购人和供应商之间彼此不满,但怪就怪在,平日的不满到了315这个本该发泄的日子却突然被一扫而光。采购人只字不提“质次价高服务差”,甚至还会夸奖政采市场“三公一诚”带来的高效采购结果。 \r\n 平日抱怨颇多,到关键时刻却突然封口,这表明采购人并非不能接受政府采购结果,造成采购人与供应商矛盾的主要原因是双方的心理期望过高。采购人希望政府采购能用最低的价格买到最好的产品和服务,供应商则希望实现利润最大化。在过高的心理期望下,采购人与供应商的追求显然无法实现,抱怨也由此产生。 \r\n 国采中心试行的采购人自主采购政策迟迟未能落实也恰好证明了这一观点。根据国采中心的最新规定,采购人如果认为采购中心采购“质次价高服务差”,可以申请自行采购,但由采购人自己为采购结果负责。新规定试行一段时间,采购人仍旧接受政府采购的结果,没有哪个采购人有信心用自己的行动证明政府采购“质次价高服务差”。 \r\n 315没有政府采购项目被关注,但并不代表政府采购市场风平浪静。采购人和供应商应该利用315这一机会,重新审视自己对政府采购的期望,解开彼此之间的心结。 \r\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