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招标与投标网
欢迎访问中国招投标网!  当前时间:
推荐公告
西南大学 - 竞价公告 ...
苏州城北路(长浒大桥~娄江...
2017年度吴江区公路安全...
吴江区庙震桃南段(东方大道...
市妇幼保健院新建妇幼保健中...
苏州市吴江区玛瑙庵大桥改造...
122省道镇江丹阳段(姚庄...
南京地铁运营线路财产保险经...
苏州城北路(长浒大桥~娄江...
[评标结果公示]2017年...
2017年南京市公交专用道...
  你当前所在的位置是:首页 —> 内容页面

打响协议价格监控保卫战


 发布时间: 2017-05-22     

2009年年中,本报创新性引入了中关村价格指数,6个多月来通过发布中关村市场的产品实时价格,为政府采购协议价的监控提供了参考依据。据记者了解,由于中关村价格指数的可参考性和时效性得到了业内人士的一致认同,目前,军队采购也将引入这一指数,为其协议供货价格监控提供参考。

\r\n

如今,中关村价格指数对协议价格监控所发挥的作用已达到了预期效果,但更重要的是,它为长期挣扎在价格战中的政府采购业内人士打开了一条新思路。

\r\n

价格调查揭露问题

\r\n

事实上,对中关村价格指数的引入绝非偶然,细说缘由,还得回溯到本报2008年年底进行的一场协议供货产品市场价格调查中。

\r\n

2008年下半年,本报受国家机关采购中心、中央直属机关采购中心、北京市政府采购中心三方委托,对部分协议供货产品的市场价进行摸底调查,以期通过第三方媒体的角度,中立、客观地对协议价与市场价进行真实比照。在调查中,本报记者发现,属于通用范围类的台式计算机暴露了诸多问题:一是供应商提供给政府采购市场的绝大部分产品在普通消费市场无法找到;二是对于同一地区、同一品牌、同一型号的产品,供应商给3家政府采购中心提供的产品仍然存在技术差别。

\r\n

调查结果的揭示,霎时在业内引起了强烈反响和热烈讨论——既然在政府采购市场和普通消费市场上找不到完全一样的产品,那么一直以来备受公众质疑的政府采购协议价高于市场价的说法从何而来?

\r\n

了解政府采购的人都知道,自2002年起,我国部分省市开始对协议供货的采购方式进行尝试。发展至今,协议供货已是我国政府采购领域较为通行的一种做法。通过实施协议供货,可以使采购单位小额、零散的采购项目,不必逐一经过政府采购程序,既节约了采购成本,又提高了采购效率。但是,随着协议供货广泛实施,对这种方式的评价也逐步趋于多样化,在肯定成绩的同时,社会舆论更多地对协议供货的价格提出了责问,许多反映协议供货价格较高的报道逐渐见诸报端,一些代表、委员还将这一问题反映到国家高层决策机构。问题的显现不仅让工作在政府采购一线的同志背负了责任,更承受了压力。

\r\n

因此,在这次调查引起的思索与讨论过后,各地开始了一场针对协议价格监控的保卫战。

\r\n

2009年4月,广东省在成熟酝酿之后,宣布电子订购反拍系统正式上线。在该系统中,非协议供货供应商也可参与报价,因而打破了协议供货供应商的垄断,促进了竞争,最大限度地降低了采购价格。在该系统运行的短短4个月间,共进行了1722次协议交易,签订合同1423份,节约资金达2000多万元,使其成为了采购人眼里最能够挤掉价格水分的“杀手锏”。

\r\n

2009年6月,珠海市政府采购中心针对协议供货价格虚高的10家耗材供货商,采取了“禁卖”的严厉措施,暂停其在政府采购网上的销售渠道,以切实维护政府采购协议供货秩序。

\r\n

此外,浙江省也针对协议供货价格偏高的情况,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和分析,并对症下药,从多方面入手。不仅安排了专人从事协议供货的监管工作,还开发了网上二次竞价系统,在最高限价的基础上进行二次竞价,以达到降低报价的效果。

\r\n

与此同时,南京市政府采购中心也开通了协议供货网上价格报备系统,并在编制招标文件的环节中就写入供应商要严格控制协议价格等相关要求。不仅如此,四川、山东等省也采取了相应措施解决协议供货价格监控的问题。

\r\n

媒体价不足以担当参考重任

\r\n

市场调查结束后,作为媒体监督人,本报加快了寻找协议供货价格监控手段的步伐。

\r\n

在对2008年市场调查分析研究后,记者将目光放在了协议供货项目招标、评标的参照物——媒体价上。目前,绝大部分省市政府采购机构在协议供货招标过程中只招产品的政府采购折扣率,该折扣率一般以企业提供的产品媒体价为基础。然而,正如调查中揭露的问题一样,如果政府采购市场与普通消费市场的产品不一样,那么专家在评标时作参照的市场价即所谓的媒体价又从何而来?

\r\n

记者随后在网上搜索发现,标有媒体价字样的网页五花八门。这让我们又一次陷入思考,到底什么是媒体价?各种网站上的媒体价究竟从何而来?它对于政府采购是否具有参考价值?

\r\n

经过多方采访,记者了解到,目前市场上以该名称出现的价格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某些报价网站上标出的产品价格,这些价格的发布者是产品的经销商;另一种则是厂家在其官方网站上的公开报价,价格的发布者是厂家。由于两者商业目的不同,经销商在报价网站上标出的价格与厂家在其官方网站上报出的价格很难一致。一方面,经销商在报价网上报低价是为了吸引顾客点击率,拉动企业在网站上的广告投放;而另一方面,厂商则通过在官网上发布较高媒体价,在产品面市初期烘托出产品身价,吸引一部分高消费群体,获得高额利润。如此看来,在这些媒体价上形成的协议供货折扣率实际上是没有任何意义的折扣率。

\r\n

然而,如何才能摒弃这毫无意义的媒体价,找寻真正能为政府采购价格提供参考依据的标准呢?

\r\n

一次偶然的机会,记者了解到,中国电子商会、中关村电子贸易商会为了解决IT产品价格规范的问题,建立了中关村价格指数网。考虑到中关村是北方地区电子产品的集散地,同时又是国内最大的IT市场之一,其IT产品的市场价格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与代表性,因此,本报与中关村电子商会下属的中关村价格指数项目小组进行了多次沟通。在对中关村价格指数科学、客观的形成方式有了清晰的了解后,最终向政府采购业内引入了价格指数的概念。

\r\n

协议价格监控任重道远

\r\n

目前,政府采购产品中关村价格指数表已在本报“落户”,业内人士在认识它的同时,也在审视其参考价值。

\r\n

中央国家机关政府采购中心有关工作人员认为,价格指数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产品在市场上的价格水平。但由于目前政府采购的产品配置没有统一,许多厂家提供给政府采购的产品型号根本不在普通市场流通。因而,价格指数小组无法对产品进行价格采样,更无法对其进行价格比对。

\r\n

另一方面,企业代表认为,他们签约的政府采购指定经销商都不在中关村卖场内,因此,中关村市场价格的采集并不能完全代表其产品在市场上的销售水平。其次,政府采购不仅注重价格,更注重厂家的服务。因而,厂家在参与政府采购投标时,将服务费加到了投标额里,在这种情况下,中关村市场的价格无法完全与政府采购价格相提并论。他们表示:“中关村价格指数有一定的参考意义,但还需完善。”此外,有代表提出建议,希望政府采购部门在厂家授权的经销商范围内制定参考价格标准。

\r\n

通过此次采访,记者发现,无论是政府采购机构还是企业,都肯定了中关村价格指数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与此同时,他们提出的建议也是政府采购建立有效参考价格需要注意的。

\r\n

其实,中关村价格指数的引入还只是一个开始,毕竟这中间还存在许多局限性。如果按照被访者提出的设想,建立政府采购自身的参考价格,其中所涉及的广度、宽度、难度也是能够想像的。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虽然各地在协议价格监控的问题上已展开了积极探索,并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是,由于我国对协议供货还没有统一的立法规范,这种采购方式依然存在一些缺陷和不足,在价格控制等方面也缺乏有效、统一的办法和手段。

\r\n

对协议供货价格进行监控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随着市场机制的不断完善与政府采购制度的不断发展,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个难题最终会得到破解。王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