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今年泉城政府采购的历程,我们欣喜地看到政府采购这株新苗在壮大。让单位购物清清白白,让纳税人的钱在阳光下运作,盯紧政府部门的“钱袋子”,全程跟踪监督,这就是政府采购。人们称它为“政府的阳光工程”——— \r\n 服务能力提升年 \r\n 在“服务能力提升年”活动中,市政府采购中心印发了实施方案,进行了宣传发动,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提高。如通过观摩开标全过程,提高中心工作人员的服务技能;通过演讲比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对质疑分析会,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树立优质服务理念:“坚持抓优质服务的决心不动摇,抓优质服务的力度不减弱,抓优质服务的工作不松懈”,为采购人、供应商提供优质服务,认真履行集中采购职能。将所有涉及政府采购的信息在中心网站和大厅电子显示屏进行公开,开辟本周开标板块,方便采购人查询。启用新办公场所,在门厅、开标室设立休息区,配备休息椅、饮水机,为采购业务办理人员提供方便,为评审专家设立等候室。 \r\n 推进制度建设与创新 \r\n 中心从增强评审过程的公平和公正入手,实行了律师见证制度,委托律师对政府采购、招投标等方面提供专项律师见证服务,提高了供应商、采购单位对采购过程的公信力。从加大对招标过程的监管入手,明确九种串标行为,加大对供应商串标行为的处罚力度,全年未发现串标现象。从服务市属重点项目入手,本着“特事特办、急事快办”原则,开辟绿色通道,出台政府采购应急预案,提高采购效率。从提高验收质量入手,加大现场验收力度,引入第三方见证制度,通过在现场验收中邀请质监部门、新闻媒体参与,提高大宗设备的交货质量,全年共组织现场验收28次。从减少质疑,妥善处理质疑入手,实行质疑事项通报制度和标前答疑制度。 \r\n 推动采购模式转轨 \r\n 中心开展了读《细节决定成败》一书活动,让精细化管理渗透到政府采购的每一环,制订了实施方案、行为规范、精细化考核细则及办法。为进一步提高集中采购规范化水平,建立规范、高效、运转有序的采购机制,切实提高采购质量水平,中心立足变革,着力推动采购模式转轨,拟推行分段式管理机制,为此开展了广泛深入地调研,组织各部室负责人、全体人员多次开会讨论,积极论证新型的政府采购模式,并配套了相应的保障措施,力保该模式确保政府采购程序规范。规范信息发布行为。对信息发布要求和格式进行了规范,严格审核公告文字表述、要件和时限,确保规范、准确。 \r\n 电子化政府采购建设 \r\n 对中心网站进行梳理,确保按采购文件进行建设;充实网站各栏目内容并及时更新,做好政务公开;完善网站功能,出台信箱管理办法,规范服务台4个信箱作用,开通网上展厅;印发明白纸,进行业务培训,受理12345热线工单。规范供应商、采购单位注册行为。在网站上公布供应商注册管理等相关注意事项,确保供应商按要求注册。同时对采购单位注册通过采取召开培训会议和在网上下发采购单位注册注意事项、办事指南等措施保证采购单位积极进行网上注册。稳妥推进政府采购管理系统和中心OA系统建设使用。在电子化平台启用后,举办了有200人参加的电子化采购推介会,实现了网上询价采购;从采购任务建立,到制作采购文件,到发布信息,到网上询价,到采购任务办结,到形成中标、成交通知书,到形成采购合同,到审核合同,等流程全部实现了网上办理。 \r\n 发挥政府采购政策导向功能 \r\n 坚持政府采购政策的导向功能,出台了支持节能环保、自主创新、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等政策的具体措施,如在价格方面采取优惠措施,在评标环节增加相关要素的评分比重,实行优先采购原则,降低资质门槛,确保支持节能、环保、自主创新产品和中小企业发展政策在政府集中采购活动中得到体现,支持本地自主创新企业的发展,服务省会经济发展。 \r\n 反腐倡廉建设 \r\n 一年来,该中心创新体制机制,构筑惩治预防体系。建设综合型信息平台做好政务公开;打造复合型监管平台,实现多渠道监督;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加强对政府集中采购过程的电子监控,实现实时在线监管;邀请社会监督员参与政府采购活动。加强教育,防范能力进一步增强。组织工作人员观看《两面贪官》警示录,及时将市纪委下发的多个材料在中心会议上进行宣读或印发个人,进行廉政教育。建立与市财政局、市监察局等监管部门的定期沟通制度,针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本着积极主动接受监管的态度,注重汇报沟通,最大限度地取得市财政、市纪委、市审计等部门的理解支持。 \r\n (本报通讯员 张迎晓) \r\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