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孙珺 实习生 张静 通讯员 瞿启文) “中国制造”在国外比比皆是,但在全球最大的消费户——美国政府开出的采购单中,去年,中国企业与其交易额不到总额的2%。 \r\n 昨日,美国政府采购专家亮相机博会,向武汉的外贸企业抛出了“橄榄枝”。 \r\n 诱惑:3万亿美元采购大单超7个沃尔玛 \r\n “美国政府采购的物品,大到飞机、房地产,小到铅笔、订书钉。”美国政府采购专家、美国北方大学副校长Clifford教授昨介绍。2009年,美国各级政府的采购总额预计超过3万亿美元,比7个沃尔玛的销售额还多。每年发布采购信息50多万条,90%左右为大额采购,单一采购项目金额从十几万美元到几千万美元、甚至上亿美元不等,均是公开招标。 \r\n “美国政府采购并不神秘,中小企业同样有机会。”Clifford教授说,美国政府采购看重产品的竞争力、价格及按采购规则办事。 \r\n 障碍:中国被划在“政府采购协定”圈外 \r\n 不过,中国企业目前直接参与美国政府采购尚存障碍。因为部分WTO成员国签署了“政府采购协定(GPA)”,中国尚被排除在GPA“圈子”之外,而美国在其中。所以,中国企业无法进入美国政府采购指定供应商名单。 \r\n “进入欧美市场必须通过一系列的认证,费时费力,对缺乏实力或只注重短期效益的企业来说,不太乐意做。”现场有外贸企业透露。 \r\n 支招:在美注册公司“借壳”进入 \r\n “中国企业可以绕过GPA,进入美国政府采购市场。”昨天,北京美利华生国际科贸有限公司董事长、政府采购专家贺铮支招,中国企业可通过在美注册公司,然后“借壳”销售产品,从而进入政府采购网络,也可以“曲线”进入,比如与已获得资格的政府采购企业合作,成为其零部件供应者。 \r\n 他说,“中国制造”的生产成本,和美国市场上的售价差距一般在10倍左右,竞争力很强。现在美国政府采购的商品中,不乏“武汉造”,都是“曲线”进入的。 \r\n 据了解,中国已向世贸组织递交了加入GPA的申请,预计未来2-3年内有望入围。贺铮建议国内的外贸企业先做好功课,以免坐失良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