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中国加入GPA不仅可以有机会进入其他参加方采购市场获得潜在贸易利益,而且能够在国家(包括地方)采购体制中更好地实现物有所值,更大程度地实现内部协调和结合。世界贸易组织(WTO)秘书处主管GPA事务的专家在日前召开的GPA研讨会上表达了上述观点。 \r\n由商务部与WTO秘书处联合举办的WTO《政府采购协定》研讨会是WTO技术援助的组成部分,WTO秘书处派出了两位主管专家到会,详细讲解了WTO《政府采购协定》基本结构、透明度和程序性规定、涵盖范围、机制条款、加入程序及协定修改情况等问题。我国政府有关部门、商协会、研究机构和部分企业代表出席。商务部专门为讲习班提供了重新翻译的《政府采购协定》全部文本。 \r\n研讨会上,WTO秘书处专家就中国加入GPA进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表达了自己的看法。该专家认为,国内立法与《政府采购协定》的一致性、涵盖范围及出价以及可提供的灵活性等是中国加入GPA进程中需要处理的主要问题。 \r\n在会上,商务部相关人士表示,作为第一个申请加入GPA谈判的发展中大国,中国的做法不仅显示出了一诺千金、有诺必践的信誉,更显示了我国进一步改革开放、进一步融入世界的决心。该人士认为,此次研讨会的适时召开,有利于有关各方加深对WTO《政府采购协定》的理解,更好地认识和处理加入GPA谈判中遇到的问题,也有利于企业了解加入GPA谈判将带来的挑战和机遇。欧美政府采购市场规模庞大,加入GPA后,我国产品和服务将获得进入欧美等GPA参加方政府采购市场的准入机会。在我国当前外需下降的情况下,加入GPA可成为我国出口新的增长点,对于我国扩大出口和实行“走出去”战略具有积极意义。 \r\n《政府采购协定》是WTO一项诸边协定,目标是促进参加方相互开放政府采购市场,按照国民待遇原则开展政府采购活动,通过更大程度的自由贸易实现全球贸易的进一步扩大。上个世纪70年代,在一些国家的推动下,达成了第一个《政府采购协定》。迄今为止,《政府采购协定》目前有美国、欧盟等14个参加方,包括41个WTO成员。根据我国在加入WTO时所做的承诺,我国政府于2007年12月28日向WTO秘书处提交了加入GPA的申请和初步出价清单,正式启动加入GPA谈判。 \r\n据了解,目前GPA已经受到全球范围的广泛关注,这与政府采购本身的重要性密不可分。在许多国家政府采购占GDP(国内生产总值)的份额达到了15%—20%。据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对全球1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年度统计,全部OECD成员国政府采购金额达47330美元,占当年GDP的19.96%,非OECD成员国政府采购金额为8160亿美元,占当年GDP的14.48%。(孙善臣 张笑寒 王琛) \r\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