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专家的自由裁量权太大了,有时候明知道他们评标有问题,我们都没办法制止。这样下去,政府采购简直要变成‘专家采购’了。”日常工作中,经常有政府采购监管部门和集采机构的工作人员这样抱怨。专家自由裁量权过大,成为影响政府采购结果公正的一个突出问题。 \r\n 针对这一问题,青海省政府采购中心(以下简称“采购中心”)果断“亮剑”,制定了《青海省政府采购中心专家打分复核制度》(以下简称《复核制度》),对评审专家的打分进行复核,有效地遏制了专家滥用自由裁量权的现象。 \r\n 自由裁量权影响采购公正 \r\n “专家打分复核制度实行以前,有些专家常给我们‘吃苍蝇’。”谈到《复核制度》出台的背景,采购中心主任史生德用了这样一个形象的比喻。 \r\n 史生德表示,政府采购采用评审专家评分的方式进行评标,本意是为了保证评标结果的公平公正,但由于各种原因,评标中往往出现各种影响采购公正的行为。比如有的打分项分值设置为0-6分,有的专家却错打为8分;有的专家由于评标工作量大,责任意识不强,为快速完成评分工作,给所有的企业打一样的分。“更过分的是,有些专家利用自己的自由裁量权,给一些供应商打人情分。” \r\n 史生德介绍了这样一个专家打“人情分”的例子:今年3月份,青海省政府采购中心采购一批服务器,投标的多家供应商提供的产品在质量上都相差无几,按常理应该是谁的价格低谁中标。但其中一个专家在评质量分时,给他熟悉的一家供应商打了15分,却给质量最好的一家打了5分。“幸亏这一现象在打分复核时被及时发现,复核小组让他解释原因,他解释不出来,最后不得不重新打分。” \r\n 史生德表示,政府采购相关法律中明确规定任何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干预专家独立评标,有的专家因此在评标时滥用自由裁量权,不按规定客观打分,影响了政府采购的公平公正。因此,采购中心才推出了专家打分复核制度。 \r\n 复核制度规范三种不当打分 \r\n 据了解,青海省采购中心在组成专家委员会的同时,成立了由政府采购中心、青海省财政厅政府采购管理办公室、纪检部门三家组成的评分复核小组,对专家的打分进行复查核实。 \r\n 青海省财政厅国库处副处长何勇曾多次参加过评分复核小组,他介绍说,在评标过程中,评分复核小组并不干预专家的自由评分,只是对专家的打分进行复查核实。 \r\n 史生德表示,这种复核制度可以对专家的三种不当打分进行纠正。首先是错打分,即专家由于疏忽对某一评标项的打分超出了分值设置范围;其次是误打分,即在打分汇总过程中由于疏忽出现错误;另外一种就是专家的“人情分”现象。 \r\n 据了解,在复查核实中,对于错打误打等由于专家疏忽或无意造成的,复核小组会立即请专家进行纠正;若发现专家有明显偏向、打分过高或过低的,则会请专家向评标委员会说明理由,对说不出理由的要求专家实事求是地重新打分。对情节严重的还会由相关部门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对违规打分的专家采取除名等处罚措施。 \r\n 史生德介绍说,复核考评的效果非常好。比如在前几天刚结束的一次计算机采购中,几名专家就都在汇总分数时出现了错误,经复核小组反复纠正,才最终打出了正确的分数。 \r\n 复核制度推动政采公正 \r\n 何勇表示,通过实践来看,对评审专家的打分进行复核,成效非常明显,可以说既没有侵犯专家的独立评标权,又防止了自由裁量权不当使用造成的不公正后果,是对专家进行监管的有效方法。 \r\n 青海省纪委驻财政厅纪检组的赵志明处长也曾多次参加评分复核小组,他表示,作为防范商业领域的重要领域之一,政府采购应该力争做到结果公平公正。但在以往的采购中,由于专家打分不当,常出现“该中标的不中,不该中标的却中了”的现象,这种情况严重影响了政府采购的公平公正,特别是对于网围栏、救灾粮等民生项目,更是会造成不好的影响。因此,实行专家打分复核制度非常有必要,“可以有效地防止评标过程中出现的不正确、不公正问题,确保采购结果的公平公正。”( 作者:杨大威 ) \r\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