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招标与投标网
欢迎访问中国招投标网!  当前时间:
推荐公告
西南大学 - 竞价公告 ...
苏州城北路(长浒大桥~娄江...
2017年度吴江区公路安全...
吴江区庙震桃南段(东方大道...
市妇幼保健院新建妇幼保健中...
苏州市吴江区玛瑙庵大桥改造...
122省道镇江丹阳段(姚庄...
南京地铁运营线路财产保险经...
苏州城北路(长浒大桥~娄江...
[评标结果公示]2017年...
2017年南京市公交专用道...
  你当前所在的位置是:首页 —> 内容页面

西北地区6市(州)政府采购工作调研


 发布时间: 2017-05-22     

  

\r\n

同一项政府采购制度,东部地区的执行效果因频繁见诸于媒体较为人知,而西北地区的情况则很少被外人了解。在这些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尤其是承担更多执行职能的市(州)一级,政府采购的发展到底有怎样的特征呢?

\r\n

从宁夏回族自治区的银川市、石嘴山市、吴忠市,到甘肃省兰州市,再到青海省西宁市、海北藏族自治州,西北一线的采访调研让记者有机会一探究竟。

\r\n

让阳光照射“意识死角”

\r\n

刚到吴忠市,记者便听到了一件新鲜事。

\r\n

在2008年的全国政府采购执法专项大检查中,吴忠市查出部分采购人存在不规范行为。正当监管部门考虑如何处理这些问题时,采购人却主动找上门来,给出了处理办法。他们的办法是限期整改,并缴纳部分罚款。

\r\n

虽然是为数不多的罚款,但由采购人主动提出缴纳,着实让监管部门得到了一份意外的安慰。“对采购人进行罚款,虽然法律有相关规定,但实际中很难碰见,由采购人自己提出,更不多见。这说明了采购人依法采购意识的提高,政府采购制度开始深入人心。”吴忠市财政局的工作人员道出了自己的感受。

\r\n

事实上,发生这样的新鲜事并非偶然。作为一项“阳光工程”的制度变革,政府采购制度的实施必然带来意识上的冲击与洗礼,而这个过程则充满了传统与革新的较量。

\r\n

由于传统习惯的影响和地区财力的限制,西北部地区还存在诸多“意识死角”。比如,部分旧体制下重收入、轻支出、重分配、轻效益等的理财观念还没有真正转变;部分单位领导对政府采购制度的理解存在偏差,对政府采购存在抵触情绪;使用上级补助收入、专项资金、预算外收入和公用经费进行采购的单位,对资金所有权和使用权界限认识不清等等。

\r\n

为消除这些死角,各市(州)都费尽了心思。吴忠市在报刊上开辟财政知识宣传专栏,还举办财政法规知识竞赛,宣传《政府采购法》。西宁市采取以会代训形式,对市级各预算单位和区(县)财政局负责政府采购工作的人员讲解政府采购政策法规。海北州则别出心裁,组织由人大代表、各单位领导、普通民众组成的观摩团,对重大项目的开标现场进行观摩。

\r\n

采购规模偏小

\r\n

到西北采访,记者赶的正是时候,恰逢2008年的统计数据刚刚出炉。当第一时间拿到这些数据,记者却有几分失望,感受最深的是两个字:差距。

\r\n

在6个市(州)中,政府采购规模相对较大的兰州市,2008年全市政府采购预算42683.02万元,实际采购金额39018.96万元。同东部省会城市动辄10亿元甚至几十亿元的采购规模相比,差距不言而喻。即使是同省内的不同地区,也存在差异。以青海省为例,2008年,西宁市全市政府采购预算资金16879.5万元,采购资金15308万元。而海北藏族自治州的政府采购实际支出则为4114.61万元。

\r\n

不过,在听完各地财政部门的介绍后,记者却有了完全不同的感受:理解甚至敬佩。因为导致政府采购规模偏小的因素,并不是人为,而在于客观现实的障碍。

\r\n

一方面,整个财政支出规模偏低,实际执行政府采购总额占部门支出的比重偏低。以青海省为例,全省实际执行政府采购总额占部门支出总额4%左右,而海北州只占1%左右。

\r\n

另一方面,工程项目占政府采购的比重偏低,纳入政府采购尚存在现实的困难。“工程和服务采购总体的比重仍然较低,采购项目的结构失衡,政府采购范围和实际规模距离应有水平仍存在较大的差距。”海北州财政局有关负责人分析说。

\r\n

在这种有限的财力条件下,加上部门利益冲突,采购规模的每一点增长,都象是从坚壁上硬生生地凿切下来的一般。

\r\n

采购预算缺乏约束力

\r\n

财力紧张,不仅影响了采购规模,也殃及政府采购预算工作的开展。目前,在西北部欠发达地区,大多市(州)属于吃饭财政或靠上级补助的财政,有很大一部分采购项目资金都是临时追加或挤占业务费来实现的,这导致政府采购预算编制工作很不规范。有些市(州)的政府采购预算还处于试编甚至未编阶段,至于区(县)一级,相当一部分还没有实行部门预算,更谈不上编制政府采购预算。

\r\n

缺乏采购预算约束力,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各预算单位在财政支出管理上缺乏计划性和控制性。因此,强化政府采购预算编制工作,成了西北地区各市面临的又一现实要务。

\r\n

石嘴山市于2008年制订出台了《石嘴山市市本级政府采购预算管理暂行办法》,要求在编制部门预算的同时必须编制政府采购预算。凡未纳入政府采购预算范围的,一律不予采购。兰州市、吴忠市自去年起也开始试编政府采购预算,严格预算审批,杜绝重复采购。

\r\n

在政府采购预算编制工作上,市级政府采购也面临着两个现实的困难:一是业务上需要指导,二是领导不重视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两个问题,将影响政府采购预算编制执行的效果。

\r\n

评审专家匮乏

\r\n

在某市政府采购中心十余平方米的档案室,工作人员打开文件柜的一个抽屉,指着里面摆放的5个纸杯对记者说:“这是我们抽取专家的地方。”

\r\n

5个纸杯,按办公家具、计算机设备等5个项目分类标记,分别装着代表各项目评标专家的一个个纸阄。涉及到具体项目,则从中随机抽取专家,组织评标。

\r\n

这种专家抽取方式,在记者眼里颇有些刀耕火种的味道。但对于西北部地区组织专家评标的工作而言,困难还不在这儿,而在于评审专家的匮乏和专家库建设的滞后。

\r\n

由于本地专业人才资源严重不足,依托本地资源建立起来的专家库难成规模,也缺乏挖掘充实的潜力。在实际操作中,聘请外地专家存在因自然地理条件造成的高成本,缺乏执行的可行性。

\r\n

在这种情况下,百人左右甚至十几人的专家库,能够满足一般的采购项目需要,但对一些特殊项目不得不由采购人指定或代理机构推荐。

\r\n

一位市级监管部门负责人分析说,专家数量的不足会引发许多问题。按照规定,评审专家原则上在1年之内不得连续3次参加政府采购评审工作,但数量的不足,导致很多地区实际上很难做到。此外,专家的劳务报酬相对较低,可能会挫伤专家评标的积极性,影响评标质量。

\r\n

无奈的兼职现象

\r\n

2008年,西宁市为理顺政府采购机构设置,将政府采购管理中心更名为政府采购中心,同时成立政府采购管理办公室,将管理职能从采购中心分离出来。

\r\n

但采购办的成立,并没有带来人员编制的相应增设。按照有关部门的规定,机构可以增设,但人员要内部调剂解决。这就造成市区政府采购工作的一种特殊现象:兼职。两名工作人员,在负责原有的国库处工作同时,还要负责政府采购监管。

\r\n

而这种兼职现象,在西北部很多地区都存在。“政府采购力量配备与法律规定的任务及要求不相适应。县级基本上是采管一体,两块牌子一套人马,普遍存在没机构、没编制人员现象。政府采购工作人员多是兼职心。”海北州财政局工作人员向记者坦言了这种无奈。

\r\n

信息化采购还有些远

\r\n

在海北州政府采购中心的办公室里,工作人员一边给记者在电脑上点击着中心的网站,一边介绍说:“这个网站能直接与中国政府采购网对接。”对他们而言,哪怕再小的一项进步,都值得高兴。

\r\n

在信息化建设方面,海北州也有明确的工作规划:进一步完善网站建设,实现规章制度、采购计划、采购信息、采购动态、采购结果等的网上实时发布。

\r\n

而除海北州之外,在其他5市的工作规划中,还没有具体涉及政府采购信息化建设的明确思路和实施步骤。

\r\n

不难理解,涉及信息化采购的系统工程,建设成本动辄几十万元甚至上百万元,让本就吃紧的市级财力如何承担?对于他们而言,真正的电子化采购还显得很遥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