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6日,中央国家机关2009年计算机等产品政府集中采购协议供货项目(项目编号:GC-HG090036)即将开标。 \r\n 一年一度的国采计算机等产品协议供货项目是本报的常规报道内容,但与以往不同的是,作为中央国家机关政府采购中心(以下简称国采中心)特聘的协议供货监督媒体,本报将在此次招标中承担媒体监督的重任,这还是首次。为了履行好监督职责,开标前记者一行4人来到了国采中心进行标前摸底。 \r\n 一个项目准备半年多 \r\n 刚一见面,国采中心办公室主任张立慧就开宗明义:“之所以请你们来做这个项目的监督媒体,一方面是想利用你们媒体的权威性和记者独特的视角,对我们的工作进行监督;另一方面协议供货一直是我们的核心采购业务,我们希望以这个业内最大的项目为标本,对协议供货制度进行全方位的解析,完善我们的工作。” \r\n 了解国采中心的人都知道,协议供货一直以来都是中心工作的重中之重。一方面,从采购品目的数量、采购规模、采购人的使用频次和关注度上看,协议供货已成为采购中心的核心采购业务。据统计,2008年,中央京内外单位协议采购已涉及信息类产品、空调、汽车等51大类、8000多款产品,占政府集中采购目录中品目总数的61.1%;协议供货总金额达到60.27亿元,其中,信息类产品近43亿元,约占协议供货总规模的69.7%。另一方面,协议供货是落实政府采购政策导向功能的快速反应平台,这一优势只有通过整合才能实现。整合功能发挥得好,集中优势就能体现得更好,政策功能就会体现得越显著。作为服务采购人、落实政策功能的重要着力点,不断完善协议供货制度就成为国采中心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r\n 记者了解到,国采中心为这个项目已经准备了半年多。从去年4季度起就开始组织专项市场调研,对计算机等重点品目2006年度、2007年度、2008年度的采购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认真总结实际工作中好的经验和做法,梳理、分析出现的主要问题和原因。同时,还组织召开了部分采购人、供应商及评审专家座谈会,通过当面交流、电话沟通以及发放问卷调查等方式广泛征求了各方意见、建议;邀请主要设备生产厂商进行技术交流,了解2009年产品主流配置及技术发展趋势,为制定科学、合理的招标配置要求及评审办法做准备。 \r\n 据了解,此次协议供货进一步细化了产品分类,新增了可信安全计算机、安全服务器、安全域网关等21个品目,使招标品目达到了108个,涉及292种产品。 \r\n 调整细节用心良苦 \r\n 为了对项目的细节有深入的了解,记者一行又来到了专门负责项目执行的采购一处。“与过去相比,我们采取更加精耕细作的方式对协议供货制度进行了完善。”采购一处有关负责人如是说。 \r\n 一是改变管理理念,充分发挥市场的竞争机制。此前,国采中心与其他省市一样,多采用大入围、盯项目的办法进行价格监控,但实施的效果总是不尽如人意。今年,国采中心转换工作思路,根据项目的不同特点,引入有效的市场竞争机制。比如,把此前应用于计算机类项目的二次竞价推广到打印机、投影机等市场竞争相对充分的项目中。 \r\n 二是注重积累,在总结以往经验的基础上优化招标方案。比如,改进了复印纸的招标方式。通过多年招标积累,采购中心发现同一重量不同规格纸张之间的报价是有一定规律的,一般A3的价格是A4的1.73倍。根据这样的规律,今年只招标一种规格。如果一个产品能中标,那么其他的产品就自然入围,在满足采购人使用需求的同时还减轻了企业的投标负担,一举两得。 \r\n 三是注重落实政策功能。首先,今年国采中心把保护国家信息安全提到了一个非常高的高度。不但把涉密产品单独打包,而且还新增了十几类涉密产品,丰富了产品线。同时,对网络安全设备项目的投标商做出了规定——只准国内企业投标;其次,为了鼓励更多的中小企业参与投标,国采中心主动将投标保证金下调50%,把一些中小企业生产的自主创新产品也列入到品目中,为他们打开政府市场之门。当然,节能环保、进口产品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在这个项目中也得到了很好的贯彻落实。 \r\n 摸清了项目的基本情况,心里有了底。作为媒体监督员的本报将全程跟踪记录开评标现场,相关报道,敬请关注。(范春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