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消息 (楚天金报) 《政府采购法》自2003年实施以来,一直并未出台相关的实施细则,政府采购由此也出现诸多怪状:民族品牌受排斥、采购价格远高于市场价、评标专家自由裁量度过大等等。在当前新一轮以政府投资为主导的刺激内需的大环境下,不少厂商呼吁:快清扫招标背后的“灰色地带”。 \r\n 财政系统左右政府采购 \r\n 2007年7月,广州市通报政府采购招标中违法违规案件,涉案3评委被通报批评并终身除名。同月,广州市政府采购中心“窝案”被引爆,包括该中心相关负责人在内的多名工作人员被广州市纪检部门立案调查,另有数名广州市财政局官员涉案。 \r\n 广州市政府采购中心主任林志彬告诉记者,目前广州每年政府采购的金额都在百亿以上,涉及产品目录87项,而专家库中专家数量太少。 \r\n 记者调查发现,按有关规定,专家在一年内不能连续3次作为评审专家,但在广州有的专家一年评标的次数竟达20多次。知情人说:现在广州的评标专家一年的灰色收入至少都在20万元以上,有些专家已经懒得去高档酒楼吃饭,而直接要求去高档夜总会消费。据该人士透露,评标专家的“腐败”非常隐秘,他们基本不与投标人直接联系,而是收受设备厂商(不直接参与投标)的好处。 \r\n 权威人士称,围绕政府采购的招投标,目前已经形成了一个以财政系统为纽带的利益链。评标专家库中的专家甄选极不透明,专业背景不重要,关键是财政系统要有关系。像广州市政府采购的专家库中,广州某大学一名网管,竟担任着电子、物业、空调、家具、保险等多方面的评标专家。而早期的政府采购协议供应商,基本上都是财政系统官员亲友的公司。 \r\n 采购人居然“只选贵的” \r\n 在广州市番禺区中心医院空调采购项目中,番禺区财政局政府采购管理办公室主任李颖智曾把格力电器被废标的责任推给专家。但一名评审专家私下告诉记者:当天的评审会上,采购人一直特别强横,不断发表倾向性言论。他为了尽快脱身,便做出了符合采购人意愿的决定。 \r\n 记者调查发现,在广州市番禺区中心医院空调采购项目(子包二:门诊楼变频多联空调器设备采购及安装)的招标采购过程中,采购人的倾向性十分明显。当国内空调业巨头格力空调以1707.2997万元报价成为第一中标候选人后,采购单位番禺中心医院却以某“★号(必备)条款”为由拒不确认格力,使采购活动陷于僵持。 \r\n 复审后,格力的质疑被放在一边。2008年12月3日,番禺中心医院最终采购了另一家代理商报价额为2151.1887万元的设备。对这种“只选贵的”的选择性招标,格力电器无可奈何。 \r\n 洋品牌莫名受优待 \r\n 2008年12月18日,在广州市政府采购中心的官方网站的采购信息预告中,记者发现,广州市海珠区妇幼保健院的多联空调机项目招标文件的必备条款中再次出现了所谓的“★”号条款——“室内机、室外机、压缩机必须是由制造商自行生产的同一品牌的产品”。众多供应商质疑这是一则典型的排斥民族品牌的倾向性条款,是针对国外某品牌的“量身定做”。 \r\n 志高空调公关部部长黄通华告诉记者,虽然在招标文件中没有明确要求进口品牌,但类似螺杆机、多联机等,要求整机品牌与压缩机品牌一致,这种条件只有外资品牌能够达到。黄通华说,目前,国内一些品牌的核心技术已经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即使在国外也完全可以和世界巨头同台竞争,但在国内却遭遇这种限制,心里非常难过。 \r\n 广州市信息工程招投标中心一人士向记者透露,近几年一些洋品牌设备厂商与一些采购人通过技术指标体系的操纵进行恶意串通的现象非常明显,尤其是在IT产品、医疗设备、商用空调等采购领域。由于我国相关法律不完善,对这些幕后操纵行为,目前在法律上难以约束。(据《今晚报》报道) |